
很感謝德美這次的邀約,作為電子所讀了三年還沒畢業的「延」究生,實驗室剛好算是跟雷射相關,又剛好我的碩論光學相關,那麼就淺談一下這次使用的美國PicoSure 755 皮秒雷射作為新機型有什麼過人之處吧。(加上診所找我應該是預期受眾是工程師們,既然如此就多講點理論ㄏㄏ)
首先,最多人有疑問的就是所謂「皮秒」、「飛秒」到底是啥玩意兒,實際打在臉上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皮秒」指的是「脈衝頻率」,也可以理解為每一發雷射射出來會持續的時間,皮秒雷射因為每一發雷射的作用時間長度是在皮秒級別(數百 10^(-12)秒)所以稱為皮秒雷射。
PisoSure根據官方提供的Spec,每發脈衝的持續時長(脈寬)大約是介於550ps ~750 ps。隨便再舉一個市面常見的皮秒雷射Picoway的脈寬大概是450~550 ps,這就是這些雷射都稱之為皮秒雷射的原因。而脈寬大小可以想像成你的皮膚每次要被燙多久,脈寬越大表示每次臉皮被燙的時間越長。但因為醫生手速之於脈寬更關係到你的臉皮會不會同一個點被重複燙,所以選對醫生更能避免臉部過度損傷喔!
接著最重要的就是常常跟著皮秒雷射出現的神秘數字,例如PicoSure 755的755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就是這個雷射的波長,以PicoSure 755來說就是使用了波長755奈米的雷射。眾所周知,葉子之所以會是綠色,是因為葉子吸收了太陽光反射出綠光到我們眼睛,所以我們看到了綠色的葉子。所以每種物質都會吸收對某些特定波長、反射某些特定波長,當然我們臉上的黑色素、血管、組織也是。近期的醫學研究(篇幅關係就不貼論文名了)發現,黑色素對波長為755奈米的光吸收性特別好,所以造就了PicoSure 755相較於其他皮秒雷射有更好的暗沈斑紋治療效果!

光的波長還影響了光的穿透性。可以想像成巨人的步伐,超大型巨人的一步跟鎧之巨人的一步所能跨越的距離可以說是天差地遠。所以雷射波長越長能量就打的越深,反之雷射波長越短能量打的舊約淺。打深打淺沒有優缺之分,對症下藥才是王道,同樣能量下,1064波長的雷射更容易打到紅血球,所以更容易出血,恢復期也較長;532和595波長通常作用於表皮層,更適合打淺層雀斑、淺色刺青等等;755波長剛好作用於真皮層,精準打擊黑色素的同時又能避免出血,進而大幅縮短恢復期!所以並不是打到血肉模糊才是有效,也不是恢復快就是醫生貪財要你多打幾次喔~
以這次打PicoSure 755來說,基本上當天晚上就退紅的差不多了,大概三天後就恢復的差不多了。雖然恢復快,但效果依舊是肉眼可見的顯著(不愧是目前的皮秒機皇)!除了歸工於PicoSure的強大功能之外,德美醫生的手法跟美容師術後的護膚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case studies
相關文章